一、大赛简介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4C”)是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竞赛目录”内赛事,是由教育部计算机相关教指委创办的、我国最早的面向高校本科生的赛事之一。大赛始筹于 2007 年,首届于 2008 年举办,已经成功举办了17 届 86 场赛事。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大赛以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简称“国赛”)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赛和省级赛可自行独立组织。4C 国赛只接受省级赛上推的本科生的参赛作品。参赛院校应安排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参赛作品的组织、纪律监督与内容审核等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并由该学校相关部门签发参加大赛报名的文件。
二、大赛组织
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教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参赛对象为全国高校2025年在籍的本科生(含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以及来华留学生)。大赛以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三级竞赛形式开展,国赛只接受省级赛上推的本科生的参赛作品。
三、大赛类别
2025年大赛分设11个大类,分别是:(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AI辅助教学;(3)物联网应用;(4)大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8)数媒动漫与短片;(9)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10)计算机音乐创作;(11)国际生“汉学”。
2025年大赛数媒类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物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五”,国际生类的主题是“汉学”,信息可视化设计类的主题是“中华自然科学及其它优秀文化瑰宝(限1911年前)”。
四、赛区设置
大赛国赛共组合为5个决赛区,其作品类别、分管单位、承办单位和时间安排如下:
1. 上海赛区(大数据应用/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国际生“汉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承办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2025.7.17-21
2. 南京南赛区(微课与AI辅助教学/数媒静态设计)/(南京大学/东北大学/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承办学校:南京大学/ 2025.7.22-26
3. 济南赛区(软件应用与开发)/(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承办学校:泰山学院 / 2025.7.27-31
4. 杭州赛区(物联网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计算机音乐创作) /(厦门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音乐学院)/承办学校:浙江理工大学/ 2025.8.8-12
5. 南京东赛区(人工智能应用/数媒动漫与短片)/(东南大学)/ 承办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2025.8.13-17
请各相关院校、省级赛组委会,根据大赛通知和竞赛规程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并对指导教师工作量及参赛经费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五、参赛对象与指导教师
4C 大赛是全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的组成部分,参赛对象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所有专业的、本届赛程期间在籍的本科生(含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以及来华留学生),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与潜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应是在高校担任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教师(含退休返聘教师)。
为培养、弘扬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参赛队(每件作品作者)由同一所院校的2~5 名本科生组成,每队的指导教师不多于 2 名;每位作者在每个大类中只能提交 1 件作品,每队到国赛决赛现场参与答辩的作者不少于(含)2 人。
六、4C 竞赛时间安排
(1)校级赛与省级赛:3 月~5 月(自行组织,上推国赛作品数据于 5 月 30 日截止)
(2)国赛决赛与颁奖时间:7 月~8 月。
(3)国赛评审结果公示与发布时间:9~10 月。
七、4C 国赛作品奖项设置
(1)一等奖:不多于有效参赛作品数的 5%。
(2)二等奖:不少于有效参赛作品数的 25%。
(3)三等奖:有效参赛作品数的 70%。
八、大赛信息咨询联系方式
大赛将根据实际需求与发展动态,适时优化相关事项。具体内容,届时将另行发文,请关注大赛官网(http://jsjds.blcu.edu.cn/)。